我国童装现状与质量分析:质量稳步提升

     随着我国童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也不断加强,相关质检部门的安全监管也越来越严格。近期,国家质检总局、部分省质监局相继公布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儿童服装产品质量专项抽查结果。主要检测项目涉及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色牢度、纤维含量、钮扣绳带强力等,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良好。

  2006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每年都组织儿童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6年间,产品抽样合格率不断提高,质量水平逐步攀升,其中,大型企业因自控能力较强,水平整体强于中小企业。抽查结果显示,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项目连续稳定合格,基本安全性项目中的pH值、甲醛含量、色牢度等也总体向好。

  业内专家表示,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链比较长,产品需要经过纺、织、染、后整理和最后的成衣等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如生产中管控不严,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由于儿童及婴幼儿皮肤细嫩,易受到伤害,在我国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婴幼儿纺织品属于A类产品,其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项目的合格判定值则更为严苛。

  而另一让人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是,由于儿童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儿童服装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一些小物件、绳索拉带等设计感强的装饰也存在着潜在危害。比如,儿童上衣帽子和颈部的拉带易被夹住而发生危险,上下车时儿童上衣腰部或下摆处的拉带易被钩住而导致拖曳事故。令人欣慰的是,在历次国家监督抽查中,在产品主要理化性能方面,婴幼儿服装的纽扣及拉带强力检验项目均未出现问题。

  标准是产品的质量之基,为能持续对国内童装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护作用,为儿童及婴幼儿提供人身安全保障,针对我国婴幼儿童的安全性服装标准体系一直没有停止完善的步伐。近年来,相关部门先后颁布并实施了FZ/T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73025-2006《婴幼儿针织服饰》、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等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其中,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8月1日起被新版的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替代实施。新修订标准对婴幼儿年龄的适用范围由0~24个月调整为0~36个月;B类(直接接触皮肤纺织产品)pH值的范围从4.0~7.5修改为4.0~8.5;增加禁用偶氮染料种类。此外,还增加了染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试验的取样要求等。

  针对儿童配饰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在FZ/T81014-2008《婴幼儿服装标准》中,对纽扣、装饰扣、拉链及金属附件等童装小物件都作了相应的规定。GB/T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和GB/T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标准的相继实施,也为企业的生产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指标和要求。


相关标签:童装,婴幼儿服装
上一条   下一条